• 1
  • 2
  • 3
新闻中心

当前类别:技术支持

泵送剂中葡萄糖酸钠掺量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 时间:2017-09-22 点击:2161 ]
   

    近年来,由于高层、超高层建筑工程的建设,已不能由传统混凝土的施工技术满足其施工要求,发达国家泵送混凝土的使用已非常普遍,我国京津地区较为广泛地使用了泵送混凝土,其他地区泵送混凝土所占比例也逐年增大,因此,减水剂和泵送剂等外加剂在工程中应用越来越广。但掺加外加剂后,混凝土的坍落度损失比未掺外加剂前更加严重,尤其是掺加高效减少剂后混凝土的坍落度只能保持十几分钟到半小时,给施工造成了困难, 这个问题在商品混凝土和泵送混凝土中尤为突出。各国学者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果。在这些成果中,通常采用的技术路线有两类,一类是外加剂掺加方法,另一类是复合缓凝剂。高效减水剂与缓凝剂复合以解决坍落度损失的方法已被普遍接受,该方法的理论基础是延缓水泥早期水化产物的形成达到抑制坍落度损失。

   一般情况下,泵送剂由高效减水剂,缓凝剂,引气剂,助泵剂组成,可作缓凝剂的物质主要有羟基羧酸类物质、多羟基碳水化合物、木质素磺酸盐和腐植酸类减水剂以及无机化合物国内应用较多的缓凝剂是糖蜜减水剂和木质素磺酸钙减水剂。但也存在问题。水泥执行ISO 标准后,水泥细度增大,但与木钙和糖等缓凝剂适应差,由于对羟基羧酸类缓凝剂的研究和应用不多, 需要加大对该类缓凝剂的重视。羟基羧酸类缓凝剂包括有柠檬酸和葡萄糖酸钠等,其中,葡萄糖酸钠与高效减水剂复合使用可以延缓混凝土的凝结时间,减少坍落度损失,提高混凝土的强度。
    缓凝剂对水泥缓凝的理论主要包括吸附理论、生成络盐理论、沉淀理论和控制CH(OH)2 结晶生长理论。但由于缓凝剂的种类繁多,其作用机理十分复杂,至今尚无一种比较完善的解释理论。过量缓凝剂与水泥作用时发生的超时缓凝在作用机理方面与一般缓凝剂的缓凝作用机理无本质的区别,只是往往由于缓凝剂的掺量很高,新拌混凝土液相内缓凝剂的剩余含量很高。无论是吸附理论、沉淀理论,还是控制CH(OH)2 结晶生长理论都认为,这时水泥水化都需要克服更大的能垒,所以往往需要一个比较长的时间,甚至水泥水化完全停止,凝结最终无法完成,从而产生不凝现象。这对工程来说是相当危险的,将导致严重的工程质量事故。
    所以,葡萄糖酸钠具有明显的辅助塑化效应,在一定范围内提高葡萄糖酸钠掺量,可有效减小混凝土坍落度经时损失;葡萄糖酸钠掺量和市掺量为0.03%~0.07%,在此范围内,适当提高葡糖酸钠掺量,在相同水灰比的情况下,还可提高混凝土后期强度;当葡萄糖酸钠掺量超过0.1%后,也即当混凝土终凝时间接近2d 后,混凝土强度,特别是后期强度会大幅度降低。
  • 地    址:新乡市西工业区
  • 联 系 人:潘经理
  • 电    话:0373-3809733
  • 手    机:15893886489
  • 传    真:0373-3807353
  • 邮    箱: